Bacterial interactions with nanostructured surfaces

Yafei Luan, Sidi Liu, Maria Pihl, Henny C. van der Mei*, Jian Liu, Ferdi Hizal, Chang-Hwan Choi, Hong Chen*, Yijin Ren, Henk J. Busscher

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& Interface Science, 2018. 38 170-189
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ocis.2018.10.007


纳米结构表面被称为控制细菌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“希望”。细菌初始粘附后由表面诱导细菌特性变化和生物膜的形成。区分不同的纳米结构表面主要基于纳米结构特征的有规或无规排列,尽管很多纳米结构表面通常由其纳米特征最终合并而成微米结构。超疏水和亲水的纳米结构表面具有较低的细菌粘附特性。细菌粘附到纳米结构表面会产生细胞壁的形变,当细菌粘附在凹陷处,会导致多个细胞壁变形位点,而在纳米结构尖端粘附时,细胞壁则会发生高度局部变形。细菌在纳米结构表面的粘附时,会产生应激反应,例如压力诱导EPS产生,细胞壁破裂甚至细菌死亡,基于此,纳米结构表面一直被称为控制细菌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“希望”。纳米结构表面被称为“希望”其他因素还在于,其可以增加的抗生素的负载量,具有光热效应和光诱导ROS的产生。此外,为了促使纳米结构作为涂层得以应用,需要打破如今化学催化法制备纳米结构表面的瓶颈。



 

苏州大学大分子与生物表界面实验室版权所有 Copyright © 2008-2017


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
Powered by sudytech